新闻中心
济南研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31-88682870
手机:18769751757
传真:0531-88687270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2755号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智慧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6-03-07 点击浏览:

【摘要】近几年,“智慧城市”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我国也有为数不少的城市已经推出相应的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并试点。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农村被遗忘,这势必会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文章以“智慧城市”的探讨为契机,提出农村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建设“智慧农村”,阐述“智慧农村”建设的内容、问题及建议。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的新举措,也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尤其在农村,生产、生活以及居住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矛盾也大量汇集,传统农村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今天的新情况。在探索的过程中,“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响彻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做出了积极的相应:如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智慧交通”、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美国的“智慧电网”等。我国的上海、广州、南京、宁波、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正在积极试点建设“智慧城市”,据统计,我国在建和试点“智慧城市”(区、镇)接近200个。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我国的农村却极少受到关注,笔者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借助“智慧城市”探讨的契机,提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建设“智慧农村”。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智慧农村”的概念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学界对它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对“智慧农村”更是很少有人涉及。学界一致认定“智慧城市”是由IBM在2008年底提出的“智慧地球”发展而来,倡导由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整合,对城市和居民的需求更加动态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智慧管理”。而“智慧农村”,我们把它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延伸,可以借助这一概念将其简单概括为: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农村。所以,农村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建设“智慧农村”,以及“智慧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智慧农村”建设的内容

    “智慧农村”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全新课题,对于如何建设好“智慧农村”,即建设“智慧农村”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学界也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与农村建设相关的所有内容均可以纳入该范畴,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只探讨智慧农业、智慧农民、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

    智慧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业务,是国之根本。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农业现代化,我国也不例外。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①。而笔者提出的“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途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宁波正在试点“智慧农业”,做法是:主推农业示范基地,包括各县、各市的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园区,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智慧农民。“智慧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为他们是农村的主人以及最终受惠人。可目前的情况是,农民综合素质不够。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7年③。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现代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在农村接受的7年教育与在城镇接受7年教育有非常大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将显得非常重要。不少地方出现了农产品“卖不出去”和消费者“买不到”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不会利用它服务自己、服务他人,造成信息不对称。而“智慧农民”就是要学会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主动了解相关信息,打破信息壁垒。

    智慧医疗。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医疗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尤其是农村。据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年底,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卫生院数仅为1.11个,农村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仅为1.16个,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32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的情况是: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总量中又有80%以上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使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与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农村、农民看病难④。智慧医疗,就是把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即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一个平台进行整合,转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让个人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之间无缝连接,使农民能远程诊疗、远程体检,远程进行个人健康指导以及医疗教育。

    智慧交通。随着国家“村村通”战略的实施,农村基本上解决了交通问题,拥有的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大幅度快速增长,但农村道路状况复杂,车辆司机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一些道路、桥梁老化无人管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农村交通的智能化已不能忽视。智慧交通,就是用传感器、RFID技术以及物联网,对农村的路桥状况、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调控制及建设,实施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最终达到智能化管控。

    “智慧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智慧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包括农业、农民、交通、医疗以及承载这些的信息技术,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每年都在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可农村真的要搞建设的时候又没钱。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尽管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但相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还远远不够。我国长期的二元机制,导致农村的公共产品欠账太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资金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以农村教育为例。我国教育经费的整体投入不足,加之城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平衡,导致农村的教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二是资金来源单一化。农村的公共产品,比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没有很好地发挥第三方的作用。这与农民没有从“遇到问题就找政府”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以及我国基层政府思维没有转变,导致不能吸引相关投资者有着很大的关系。

    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智慧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更离不开一大批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可如今的农村最缺乏的就是信息技术人才。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即使去了也不愿意留在农村。在调查新疆阿克苏市的“村官”情况时,现任大学生村官最大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问题时,58% 的人选择考公务员,17% 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8% 为缓解就业压力而当村官的人决定在任职期满后选择自主创业,还有8% 的人表示对未来茫然,没有打算⑤。受过一定教育或经过培训的农民也不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绝大部分都选择外出务工,这就导致了农村成为老、弱、病、残村,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完全不了解。2010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3100户农村住户检测显示,外出就业农民工人数比上一年增长4.34%,其中,在外出农民工中,不识字、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中专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94%、8.52%、69.66%、11.35%、4.23%、4.30%,以及57.25%的农民工接受过各种农业、非农业、和其他生产培训。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建设“智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所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处刻不容缓。尤其是支撑信息技术平台的电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等的建设。从2003年以来,我国前所未有地开始重视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已累计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项目资金312亿元,占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的99.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资金拨付后,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信息技术的建设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识不到位,理念没跟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供电空间布局不科学,配电线路半径长,缺少生产用电设施,有些老旧电网存在电压不稳、安全性能不可靠等问题,不能保证用电需求。同时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很低,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国平均每百户农村家庭接入有线电视网的不足1户,拥有家用计算机仅为7.5台⑥。在实际的走访的过程中,大部分村、镇办公室有电脑、网络,可很少有人把它用起来,在他们眼里,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与他们无关,与农村建设无关,与农民增收无关,与现代农业无关,不会产生效益。在这种理念之下,建设“智慧农村”的难度可想而知。

    建设“智慧农村”的建议

    资金来源多元化。建设“智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渠道融资。一是形成“政府引资,企业出资”这种模式。通过当地的民族文化、产业优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加大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利用相应的配套政策,让出资人或企业享受优先、优惠,最终让企业受惠、农民受益。二是采用“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的方式。首先,各级政府继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不断扩大覆盖农村的范围;其次,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农民应出相应的资金,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以西安户县农村公路建设为例,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建成沥青(水泥)路100多公里,县级投入、项目融资和群众投资占到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的50%,有效打破了建设资金“瓶颈”。在有线电视和网络建设上,我们可以采取类似“家电下乡”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一定比列的财政补贴,为迎接“智慧农村”的到来打好基础。三是成立“智慧农村”基金。通过一些农民企业家以及热心农村事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进行募捐,增加“智慧农村”建设资金总量。四是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职能单一,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必须开展制度创新,完善支农、惠农职能。富裕的农村和农民是农村金融机构坚强的后盾,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依赖于其服务和面对的农村、农民的富裕程度,两者之间只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的发展。

    培养“智慧农民”。“智慧农村”的建设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大批献身农村事业的人,仅靠“引进来”的人才机制是不够的,而且也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对农村不了解、不热爱,没有“根”的情怀,所以,引进来的人才扎根农村的不多。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一样,他们虽然暂时离开了农村,但在他们心里农村依然是他们的“根”,终究要回到这里。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引进来”为辅,培养“智慧农民”为主的战略政策,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建设农村人才的问题。在“智慧农民”的培养机制上,政府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创新现有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受训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信息使用能力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奠定建设“智慧农村”的人才基础。

    第一,互联网+教育。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平台,把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然后通过农村基层政府有计划、有目的组织进行相应的科技知识和农业技能培训。

    第二,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国家从2007年就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到2015年将基本覆盖每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扩展农民的视野,让其了解当今社会,了解科学技术,了解当下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可以通过农家书屋,定期举办“读书节”、“故事节”,进行思维碰撞。

    第三,举办农民培训班。不仅要充分利用农广校和农技、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人才,还要利用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人才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第四,与学校展开合作。通过政府牵头,与相应的高校合作,把一部分有水准,有理想致力于农村事业的人送到高等学府进行短期的培训,让其感受现代大学、现代城市,感受科学信息技术的魅力。这样不仅让去培训的一小部分农民受益,而且还能带动一大部分农民。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站在城乡统筹的战略高度来看“智慧农村”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视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应从理念上予以重视,加大对“智慧农村”宣传力度,让人人知晓农村可以“智慧化”以及“智慧农村”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2013年6月,“美丽中国·智慧三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出席的有二十余位政府领导、金融专家和投资人出席论坛,并就“美丽中国”政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扶持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智慧农村”建设已经得到了关注,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宣传。其次,以现有的信息技术,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智慧农村”带来的实惠。例如,湖北通过智慧农村网为农民开设了咨询频道、农技频道、民生频道、产业频道和商务频道。在每一个频道里都设有农民急需的信息。在商务频道里就有田园超市,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找不到渠道出售农产品的问题。最后,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不仅在理念上,更应该在行动上,积极探寻与相关信息技术的企业合作,拿出力度共同把“智慧农村”的基础建设搞好。


展开